巴西 達特拉莊園 2025 Partners Exchange 上集
跟著豐潤小編的腳步,一起踏上這場深度的巴西咖啡產地之旅吧!
從台灣出發、歷經三十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,我們抵達位於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 Cerrado 高原的 Daterra 莊園。本次參訪的主場是 Boa Vista Farm,我們入住在園區內溫馨的小木屋中,展開為期四天的行程,深入觀察 Daterra 在種植管理、能源使用、自動化流程與品質控管上的實際運作。
氣候極端變化:坐以待斃,還是開出一條活路?
近年來,氣溫升高、乾季變長、降雨不均,各地咖啡產業無不感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。在這樣的環境下穩定產量、維持品質變得更加艱難。
當外在條件失控,農場該如何用可控的系統,重新找回平衡?
Daterra 選擇主動因應,逐步升級灌溉系統,將有限的水資源有效分配至各區塊,降低乾燥期帶來的衝擊。
與其不斷擴大種植面積,他們回歸一個根本痛點:沒有水,一切無法運作。
因此 Daterra 果斷將部分咖啡田轉作蓄水池,犧牲短期產量,換取長期韌性—這是一項將持續至 2030 年的長期計畫,是對未來的投資,也是對風味的守護。

育苗區:從根本建立咖啡的韌性
應對氣候挑戰,除了重新規劃水資源配置,更關鍵的是培育出更健康、具備適應力的咖啡樹。
走進 Daterra 的育苗區,傳統手工填土、蹲地包苗的畫面已不復見,取而代之的是半自動化作業系統。
這不僅減輕人力負擔、操作更符合人體工學,也確保每一株幼苗都在最佳條件下成長。
我們觀察到育苗基質質地輕盈、透氣性佳,有助於根系健康發展。
Daterra每年培育超過百萬株苗木,皆經過分區管理與紀錄,為建構更有彈性的農場配置打下根基。
除了規模化管理,Daterra 也在莊園中劃出多塊試驗田(Competition Field),進行品種間組合的研究。
這些田區就像農場的研發實驗室,測試各種咖啡樹的生長表現與風味潛力。
他們將一些風味優異但較脆弱的品種,與抗病性強的品種進行嫁接,培育出新一代咖啡植株。這些後代尚未正式命名為品種,但每一株都是對未來的嘗試。
我們當天就在其中一區看見一顆特別巨大的果實,剝開後竟有十幾顆種子,遠超一般咖啡果的標準。雖然目前風味仍待觀察,但這樣的自然變異與人為選擇,正是育種探索過程中的一部分。